近日,一南一北兩家“稻香村”——蘇州稻香村食品有限公司(下稱“蘇稻”)和北京稻香村食品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北稻”)為誰是真的老字號爭得面紅耳赤。
4月20日,蘇稻在北京舉行新聞發布會,重申自己是糕點食品類“稻香村”商標的唯一持有者,認為北稻的訴訟行為是“商標被許可人反訴權利人”,并宣布將對北京稻香村商標全面提出無效申請。此前的3月20日,北稻稱已向法院起訴控告蘇稻商標侵權。
這場歷經10年的“稻香村”之爭,大有發展成“王老吉、加多寶大戰”的態勢。
兩家老字號“稻香村”的10年恩怨
為什么會存在兩家老字號稻香村?
蘇稻稱,稻香村始創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的蘇州觀前街,持續經營至今已243年,傳承了南派糕點的傳統技藝,是1999年國家在糕點類首批命名的“中華老字號”。
公開資料顯示,北稻始建于1895年,握有稻香村食品制作絕技和經營謀略的金陵人郭玉生帶著幾個伙計來京,在前門大柵欄觀音寺外大街開設了“稻香村南貨店”,是京城生產經營南味食品的第一家店,后來成為北京著名的糕點鋪。
1984年,劉振英重建北京稻香村,1994年組建北京稻香村食品集團,2005年10月改制后成立北京稻香村公司,注冊資本18800萬元。北京稻香村公司成立后,一直將胡厥文題寫的“稻香村”作為其字號及商標進行宣傳使用,也被授予“中華老字號”。
在2005年之前,兩家稻香村彼此的市場之間并無太多交叉,蘇州稻香村主要在南方市場,而北京稻香村則深耕北京,兩家相安無事。
2006年7月18日,蘇稻申請注冊扇形“稻香村”商標,北京稻香村提出異議,使其未能注冊成功。
2010年起,北稻公司開始申請注冊“北京稻香村”商標,2015年注冊成功。隨后,北稻向蘇稻提起訴訟,以擁有“北京稻香村”商標為由,要求蘇稻不得使用手寫體“稻香村”,如要使用則需加上“蘇州”以示區別。
2013年4月2日,國家商評委做出裁定,對蘇稻的扇形“稻香村”商標不予核準注冊。蘇稻不服商評委的裁定,先后向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起訴,使得“稻香村”商標爭議轟動全國。
背后隱藏利益之爭
蘇稻一方認為,雙方產生糾紛的根源是其近年來發展迅速,影響到北稻的利益,迫于市場壓力,對方借用看似合法的知識產權訴訟手段,來達到阻撓蘇州稻香村公司發展、非法竊取“稻香村”商譽的目的。
對此,北稻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表示,蘇稻在2006年左右進入北京市場,幾乎未做品牌宣傳,申請注冊的商標也與北稻越來越接近。尤其是自2013年判決生效兩年后,蘇州稻香村未停止使用扇形“稻香村”商標,且又使用了與北稻商標更近似的無邊框“稻香村”字體商標。
“2014年北京工商曾整治王府井大街上的稻香村門店。18家門店中僅一家為北稻專柜,其他或為保稻(保定稻香村)或為蘇稻生產,更有冒充的山寨品牌。這無論對消費者還是企業來講,傷害都是巨大的。”北稻表示。
資料顯示,北京稻香村目前擁有270余家連鎖店,600余個經銷專柜,年銷售額達50多億元,除了經營糕點,其門下連鎖店如同小超市還經營各類其他品牌食品,在北京市場屬于絕對領先地位。
另一方面,蘇稻發展得也不差。除了原本在南方的市場外,蘇稻在北京、蘇州、江蘇、山東等地建有5個大型的食品加工中心,目前旗下擁有9家分公司,還在糕點老字號中率先開展“互聯網+”轉型。
在爭奪市場方面,這兩家企業已經斗得如火如荼。而這兩家企業主打銷售的產品外形十分相似,例如棗花酥、山楂鍋盔、鮮花玫瑰餅、墨子酥等等,尤其對于普通消費者而言,根本看不出區別。
2015年9月開始,北稻再次就蘇州稻香村商標侵權行為提起民事訴訟,要求其停止侵犯商標專用權和針對北京稻香村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并累計要求賠償近4000萬元。其間,蘇稻對案件提起了管轄權異議申請,法院均裁定駁回其申請。目前案件仍在審理中。
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教授張今認為,與大多同類糾紛一樣,“稻香村”商標糾紛根源于特殊時期的社會關注和歷史因素。中天恒律師事務所律師陳軍分認為,從目前情況看,北稻、蘇稻均在糕點食品類持有“稻香村”字樣商標,導致該商標糾紛的一個主要原因可能與蘇稻未規范使用商標有關,但北稻沒有權利主張蘇稻添加“蘇州”二字用以區別標識。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趙占領表示,同行業中的兩家龍頭企業合則兩利、分則兩敗,長期的商標混淆讓消費者難以分辨,影響的將是消費者對整個“稻香村”品牌的認知。
老字號的“戰爭”
王老吉、加多寶之爭
2010年5月起,王老吉和加多寶已經就侵害商標權、虛假宣傳、不正當競爭等訴由進行了10多場訴訟,案件標的高達數十億元,創造了業內紀錄。而比官司還火爆的,是兩家頻繁的廣告、公關營銷過招。
真假榮華月餅
2014年4月17日,“榮華月餅”商標侵權一案再度在京開庭。香港榮華公司和順德蘇氏榮華公司圍繞“榮華月餅”相關商標、知名商品特有名稱、包裝裝潢的權屬問題,已經打了十幾年、幾十場官司。
“王致和”德國維權
王致和集團是一家生產豆腐乳等食品的中華老字號企業,2006年7月,王致和公司去德國注冊其商標,卻意外被告知,德國歐凱已經將“王致和”注冊。在與德國歐凱公司協商未果后,王致和集團在德國提起訴訟,追討其商標權。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食網”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食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食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中食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QQ:2427031969 郵箱:24270319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