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北京市商務委組織京東商城、蘇寧易購、盒馬鮮生、國安社區和北京悠惠生活館等近20家電商平臺與平谷區21家農產品專業合作社5000余農戶開展交流對接,這意味著口感上乘、顏值高的平谷大桃將在原有的傳統渠道之外,借助這些電商平臺打開新的銷售渠道。但不可忽視的是,較高的物流成本、稀缺的電商人才、難以標準化的質量,都讓平谷大桃進城的路面臨一定的挑戰。
合作社聯手電商平臺
近幾年,隨著電商的觸角擴展至農村區域,無論是源頭的農戶、合作社,還是終端的消費者,都希望減少中間環節,用最優質的產品進行溝通。因此,電商平臺在不斷搶占下游市場的同時,農產品上行也隨之成為關注點。
北京商報記者從20家電商平臺與平谷區21家農產品專業合作社了解到,目前已經由多家合作社與電商平臺互相接觸和了解。 同時,部分合作社并不是第一次與電商平臺合作,例如鑫桃源果品產銷專業合作社從2013年開始接觸電商嘗試加速農產品進城,而除了依托綜合性電商平臺,鑫桃源果品產銷專業合作社還建立了自己的網站。
而電商平臺與合作社聯手的背后,自然離不開平谷區的天然優勢與后天發展。據了解,北京市平谷區的平谷大桃產量3.06億公斤,占北京市總產量的2/3,總產值達到13.47億元,占全區農業總產值的30%。目前,平谷區現有大桃面積22萬畝,全區17個鄉鎮、街道均有栽培,大桃生產專業村128個,從事大桃生產的農民7萬多人。
業內人士介紹,北京市網絡購物消費仍將保持較快的發展速度。從具體消費產品看,食品、農產品的消費需求將逐漸上升,一方面由于產地直銷、冷鏈物流等技術日漸成熟,居民農產品消費更加便利,另一方面也與農村電商快速發展,農產品上行,銷往城市也得到了更多的政策支持有關。
電商平臺開放資源
電商平臺已經以開放的姿態迎接農產品專業合作社的接入。蘇寧易購農村電商運營總監楊鐳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稱,蘇寧正在與4家農產品專業合作社溝通具體的合作細節,蘇寧將為入駐的農產品專業合作社搭建特色館平谷館,農產品專業合作社也可以以第三方平臺入駐蘇寧易購,同時,蘇寧易購還提供眾籌方式加速平谷大桃的銷售,也將為蘇寧易購的會員提供產地采摘的方式,通過不同的合作方式,意在為農產品專業合作社提供更為便捷的銷售方式。
根據上述相關負責人的介紹,特色館將由一家政府授權的農產品專業合作社獨自運營,該農產品專業合作社需要在SKU、合作商數量、物流運力等方面滿足一些硬性指標方能入駐特色館,而其他農產品專業合作社可通過與該農產品專業合作社合作銷售平谷大桃。無論何種方式,電商平臺都將為這些農產品專業合作社開放流量和資源,并會在初期提供相應的技術支持。
多樣的合作方式也意味著平谷大桃進城的路線更為多樣化,機遇與挑戰也同樣并存。京東商城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稱,對于農產品專業合作社來講,與電商平臺合作將增家新的銷售渠道,這對原有的傳統渠道將是一種補充,很多農產品專業合作社也愿意觸網嘗試不斷轉型。電商平臺擁有龐大的流量和資源,可為農產品專業合作社提供相應的便捷性。
但上述人士也直言,有些農產品專業合作社帶有固有思想,對與電商合作比較猶豫,更傾向依托傳統銷售渠道,同時,產品難以標準化是一直存在的難點阻礙著農產品上行,一些農產品專業合作社雖然愿意接入電商平臺,但又缺乏運營網站的相關經驗,難以在短時間內適應電商的銷售方式。目前,已經有多家電商平臺接入了平谷區的農產品專業合作社,一些更為垂直的生鮮電商平臺也選擇與農戶直接合作,從源頭提高議價能力。
合作社多渠道拓展
零售的意義不斷豐富,傳統渠道已經不能滿足農產品專業合作社的銷售需求,拓展電商渠道就成為新的轉型方向。北京京東鑫桃源果品產銷專業合作社算是一家依托電商平臺起家的合作社。鑫桃源理事長陳國松對北京商報記者稱,鑫桃源從2013年接觸電商平臺,最開始只是電商平臺的供應商,逐漸入駐電商平臺開始經營網店,直至最后自建網站,包括平谷大桃在內的農產品借助電商平臺,平均每年的銷售額呈現20%-30%的增長趨勢。
據了解,鑫桃源已經形成了完整的運營體系,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的運作方式,簽約基地1400畝,品類也已經拓展至魚肉蛋奶、水果蔬菜等。陳國松直言,在開始接觸電商時也是困難重重,首先,物流體系較為薄弱,冷鏈配送難以實現,使產品的折損率高達30%,隨著物流體系的逐漸完善,折損率已經降到千分之十;其次,鑫桃源面臨著資金難題,很多電商平臺的賬期非常長,1-3個月不等,這為運營帶來了不小的壓力;此外,區域內的電商人才十分稀缺,難以保證正常運營。
陳國松告訴記者,鑫桃源已經開始自建冷鏈物流,保證產品從采摘到冷庫的全過程都是冷鏈配送,面向B端的配送也逐漸由自建冷鏈物流承擔,但目前為止,自建冷鏈尚處于嘗試階段無法滿足C端配送需求,合作的第三方物流也很少有提供冷鏈配送的能力。
與嘗試觸網的農產品專業合作社不同,鑫桃源正在嘗試拓展傳統的銷售渠道。當問起是否會對渠道有所傾斜時,陳國松稱還是要看各渠道的盈利能力。目前,越來越多的農產品專業合作社接入電商平臺,北京金海湖金玉養殖合作社的線上合作商已經包含中糧我買網、沱沱工社、本來生活、春播、每日優鮮等平臺。北京綠養道農產品產銷專業合作社,在京東、1號店、天貓商城等開設店鋪,2016年日均銷售大桃3000余斤,在淘寶網大桃品類全網銷量第一。
農產品上行打造區域名片
平谷區的大桃通過電商平臺銷往各地,只是農產品上行與電商下鄉的一個縮影。據阿里研究院披露的數據,2016年在阿里零售平臺(淘寶+天貓)上共完成產品銷售約1000元,同比增長超過40%。根據農業部公開數據顯示,到2020年,農產品電商交易額將達到8000億元,年均增速將保持在40%左右。
當然,機遇與挑戰并存。中物聯大宗商品流通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周旭稱,農產品進城的物流體系尚處于初級階段,物流集散較為薄弱,要逐漸完善農產品產地預冷、全程冷鏈配送等冷鏈物流基礎設施,通過完善全國農產品流通的骨干網絡,構建鮮活農產品直供直銷體系。商務部電子商務信息司相關人員則表示,我國農產品仍舊以一家一戶的小生產為主,農產品的品質與數量一直難以得到保證,農產品的品牌效應也難以形成,電商下鄉反而倒逼農產品向規;、集約化、標準化發展,不斷提高農產品的品質,同時也促使龍頭企業帶動中小農戶發展。
根據《2016中國農村電商消費趨勢報告》顯示,城市居民對有品質保證的產地農產品有爆發式的市場需求。例如,京東中國特產館2016年月銷售額大幅增加,1-3月,特產館銷售額同比增長超過10倍,4-10月每月同比平均增長4倍。同時,特產館用戶體現出明顯的高端化特點,白領職員占比接近40%,遠高出全站水平。同時,36歲以上用戶占比大幅高于全站。對比年輕用戶,中高年齡層用戶更看重農產品原產地、健康天然的屬性。
隨著農產品上行與電商下鄉,生鮮也正在成為北京的一張名片。龐克莊西瓜、京欣西瓜等已經成為各個區的代表,市場逐漸被培育,認可度已經打開,消費者也形成了消費偏好。如今平谷區大桃正加速進城,或將成為北京生鮮的下一張名片。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食網”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食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食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中食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QQ:2427031969 郵箱:2427031969@qq.com。